什么是光
光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,也是宽广的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。
可见光
光是一种电磁波,广义上它的波长从几个纳米至一毫米左右,而人眼所能看见的只是一小部分。通常波长范围为380nm至780nm我们把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。如图
可见光的波长不同,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。单色光的波长由长至短,对应的颜色感觉由红到紫。一般认为:
红色780nm-620nm 橙色620nm-590nm 黄色590nm-560nm
黄绿色S60nm-530nm 绿色530nm-500nm 青色550nm-470nm
蓝色470nm-430nm 紫色430nm-380nm
没有严格的界限。上述的范围只是根据人们的习惯大致划分。实际上随着波长的变化,颜色是连续渐变的,
紫外光
波长小于可见光谱的电磁辐射,称为紫外光(或紫外线),由于大气吸收200nm以下的紫外光。所以通常所说的紫外线为波长200nm-380nm的光辐射,小于200nm的光辐射称为真空紫外。
紫外光的波长短,光子能量大,粒子性明显,它的光电效应、光生物效应及光化学效应强,国际照明委员会把紫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。如图所示
UV-A 波段紫外线生物作用较弱,它对人体照射后,使皮肤发黑,并产生明显的色素沉着,同时促进皮肤新陈代谢,皮肤生长力强和使皮肤加厚。此外,该波段紫外线还可治疗牛皮癣(银屑病)、白癜风等病症。
UV-B 波段紫外线对人体的生理作用较强,使皮肤机体产生光化学和光电过程,生成许多活性物质,对神经、内分泌及循环系统等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。所以常把该波段的紫外线称为保健射线。该波段紫外线照射人体后,可引起皮肤发红,产生红斑效应,另一方面又使皮肤内的7-脱氢麦角胆固醇转化为维生亲D3或D2。促进人体的正常钙磷循环,对室内工作人员,孕妇、幼儿等尤其重要。
UV-C 波段的紫外线光子能量大,生物效应显著,微生物吸收该波段的紫外线后,会使细胞内的核蛋白和核糖核酸(DNA)之间的链被打开断裂,从而导致死亡。所以,又往往将该波段的紫外线叫做灭菌紫外线。当然,人体照射该波段的紫外线后,也会引起皮肤损伤及角膜发炎等病症。
不同的生物体,对光的吸收及生物作用效应不同,下图是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光生物效应的相对光谱响应函数。根据该光谱响应函数可以确定光源的生物有效辐射量。
下一篇:积分球的工作原理